本期为《汉学与国际中文教育》2022年12月第2期,兹将有关内容简要介绍,以飨读者。
本期共刊登十篇论文,既有针对汉语本体的研究,也有针对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国际中文教学文化因素、教材编写、本土教师队伍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
孙宜春、王葆华《事件结构理论视域下汉语处置式的类型》一文,从处置式中的动词限定问题入手,重新审视现代汉语处置式的语义类型,根据状态变化子事件的不同确立了各种变异形式和典型形式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从而为处置家族建立起新的内部关系网络,由此解释了所谓“不具有处置义的处置式”的形成机制。
邓章应、白小丽《<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汉字表笔画计量分析》一文,从笔画角度对《汉字表》作计量分析,为汉字笔画教学进度的总体安排、单笔画教学顺序、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例字的选取以及教学练习和课堂游戏的设计提供可靠支撑。
白小丽、朱海涵《基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的字词关系资源库构建研究》一文,提出以汉字为出发点,以汉字职用理论为指导,将《等级标准》中所列汉字和词语作为整理对象,提出构建字词关系资源库的具体思路及方法,以期建设一个集字形、结构、记录词语职能为一体的资源库,为国际中文教师提供可靠的汉语教学资源,同时助力汉语学习者对汉语汉字、词汇的深度学习。
崔金明、闫国庆《新时代地域文化融入国际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一文,指出当前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国际中文教学存在不足,国际中文教育从业者应当不断优化内容设置,将课堂、实践对准当前社会发展,关注国际学生诉求,加大社会生活的宣传力度,加大对热点、难点问题的阐释力度。
赵冬茜、黄育莹《<发展汉语>系列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呈现研究》一文,以《发展汉语》综合教程为例,从中华文化呈现的视角分析了教材中中华文化的内容,并对文化内容的五个类别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出现频次和趋势进行分析,为未来的对外汉语教材提出建议。
杨甜、孟丽娟《学习需求指向的来华留学生<中国概况>教材修订策略的实证分析》一文,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和分析了当前《中国概况》类教材的文化内容选择与华留学生的学习需求的适配度,提出应突出来华留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入多元主体参与《中国概况》类教材编写,不断完善数字教材资源建设,以《中国概况》为矩阵完成对来华留学生的中国国情教育使命。
李锦花、陈欣蔚《面向韩语母语者的汉语数量表达教学研究》一文,以数词中形态最复杂,且韩语母语者偏误最多的汉语“二”和“两”与韩语“i”和“tu”为中心进行探讨,并对韩语母语者汉字词数词“2”的教学提出相关建议。
刘洁、范蔚、王砾悦《国际中文新手熟手教师ISS对比实证研究》一文,采用SPSS25数据分析的量化研究手段,对5年以下的新手教师和5-16年的熟手教师的跨文化敏感度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培养国际中文教师跨文化交际的自信是提高跨文化敏感度,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因素,新手教师须建立自我职业认同、反思跨文化交际行为和持续积累跨文化经验。
罗建平、胡燕华《泰国本土中文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一文,通过总结泰国本土中文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针对当前泰国本土中文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强化泰国本土中文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沈荭、宋楚伊、蔡秋松《泰国勿洞地区华裔中文学习情况调查报告》一文,以马泰交界地区泰国南部也拉府勿洞市的七名华裔三代汉语继承语学习者为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被试在中文学习方面的特点,从家庭因素、学习动机、教学水平、自我认知等方面分析原因,最后从家庭和华校两个角度提出相应建议。
已出版: 2022-12-31